李新华同志在全市招商引资与治庸问责、优化环境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发布时间:2011-10-13】 【阅读次数: 】【我要打印】【关闭

     

     

    李新华同志

    在全市招商引资与治庸问责、优化环境

    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2011年10月8日)

     

    同志们:

      国庆节后的第一个工作日,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招商引资与治庸问责、优化环境动员大会。主要目的是,动员全市上下用更大的力度、更坚决的措施招商引资,以治庸问责为突破口,进一步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奋力推进全市科学发展、跨越发展,为实施“壮腰工程”、加快荆州振兴而努力奋斗。

    这次会议酝酿时间长,准备工作充分。会前开展了一系列的调研、学习、讨论活动,市委常委会两次专题研究,形成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招商引资工作的意见》、《关于在全市开展治庸问责行动,进一步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实施意见》、《关于县域经济发展争先进位考核奖励办法》、《关于工业项目行政审批流程优化方案(试行)》、《荆州市党政干部治庸问责暂行办法》等指导性文件。刚才,务贵书记、施政部长分别对治庸问责、优化环境和构建科学的用人机制等作了安排部署,建明市长还要讲重要意见,各级各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下面,我根据市委常委会讨论的意见,讲四个问题:

           一、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总钥匙”

      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执政兴国的一条重要经验,也是我们党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一条重要方针。从邓小平提出“发展是硬道理”,到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再到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提出“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党坚持发展的信念一以贯之,指导发展的思想理论日益科学。中央判断,本世纪头二十年,对中国来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对荆州来说,能否抓住这一难得的历史机遇,推进经济社会发展从相对滞后到赶超领先的跨越,实现荆州振兴崛起的宏伟目标,是摆在全市干部群众面前的一项重要、紧迫而艰巨的历史性任务。

      建市以来,历届领导班子特别是三届市委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实施“工业兴市”战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了从低谷徘徊、奋力爬坡到逐步进入快车道的重大转变,为实现跨越发展、加快荆州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回顾建市以来荆州走过的发展历程,“九五”时期五年四水,防汛抗洪保大局,粮食生产作贡献,荆州付出了巨大牺牲,同时也丧失了一轮发展机遇;最近十年,荆州先后卸下了长江水患、农民负担、金融风险、国企改革等历史包袱,在艰难中不断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荆州市情的特殊性决定了这一历史时期发展的艰巨性,今天的成绩来之不易,我们不仅不能忘记历任领导班子为荆州建设和发展作出的重要贡献,我们还要在这个基础上争取更大作为。因为这些年尽管经济发展在不断提速、社会事业在不断进步、人民生活在不断改善,但荆州欠发达的市情没有变,发展不快、发展不够、发展不好仍然是最大的实际。与兄弟市州比,差距十分明显,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速度和总量上的差距。从1994年建市到2010年的17年间,全市生产总值由159亿元增长到837亿元,年均增长9.3%,比全省平均增速低2.1个百分点,其中有12个年份低于全省平均增速。1998年至2006年连续9年出现10%以下的低增速,生产总值占全省的比重由1994年的9.4%下降到2010年的5.3%。与兄弟市州比较,我市经济总量2009年被黄冈超越,由全省第4位下滑到第5位;2010年武汉5500亿;宜昌、襄阳过了1500亿,接近我们的1倍。标兵越来越远,追兵越来越近。孝感、十堰、荆门都在700亿元以上,他们的增幅分别达到15.1%、19.5%、15.6%,高于我们1.9-6.3个百分点,按此速度“十二五”末我们有可能退至第六、第七。人均水平更低,2010年我市人均生产总值14734元,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全省平均水平的53%。从县域实力看,除荆州区列全省第14位外,松滋市42位,石首市46位,公安县54位,洪湖市58位,监利县63位,江陵县80位,全部处于第三方阵。从“十二五”规划看,湖北要进入“3万亿俱乐部”,宜昌、襄阳要超过4000亿,我们是确保1600亿、争取2000亿,差距更加明显。

      二是质量和后劲上的差距。从结构看,2010年全市三次产业结构比为27.6:38.9:33.5,全省为13.6:49.1:37.3,工业比重分别低于全国、全省8个和10.2个百分点。与同为农业大市的襄阳、黄冈比较,工业占比低于襄阳13个百分点、仅比黄冈高0.8个百分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64亿元,只有武汉的七分之一,宜昌、襄阳的三分之一,总量居全省第8位,增幅排全省第10位。从效益看,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税总额为59.7亿元,排全省第8位;全市一般预算收入27.6亿元、居全省第8位,人均水平居全省倒数第3位、仅为全省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从后劲看,2010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排全省第5位,增幅居全省第8位;招商引资的重大项目少,具有较强支撑力和带动力的工业项目还没有实质性突破,骨干税源培植不够;全市10个开发区建成区面积93.7平方公里,入园企业1378家,2010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36.5亿元,实现税收22.7亿元,分别仅为宜昌的85%、42%、53%和47%;外贸出口5.7亿美元,仅为宜昌的44%。通过“摸家底”,我们的差距主要是少在投资上、弱在工业上、难在财政上、慢在速度上。

      三是基础设施和民生欠账上的差距。没有快速交通就没有快速发展。全市高速公路通车里程214公里,仅占全省的5%,四个县城还不通高速,沿江快速通道没有打通,跨江路桥瓶颈严重阻碍县域经济发展。改善就业、住房、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等民生问题任务艰巨,社会管理矛盾多、社会维稳压力大。加之能源、土地、环境等制约因素日益显现,加大了跨越发展的难度。我们的财政还属于典型的吃饭财政,供养人员16.94万人,在全省仅次于武汉,比宜昌、襄阳多30%以上。吃财政饭的人越多,人民群众的负担就越重,税费名目也会越多,企业发展也就会更加困难。由于经济实力不强,财政供给保障能力弱,保运转、保民生、保发展的压力巨大。

      四是思想观念和发展信心上的差距。发展上的差距表现在数字上,根子在思想上、思路上、作风上。一些干部群众对发展长期滞后有心理落差,对发展不快的现状有牢骚怨气,对加快发展有畏难疑虑。大家对当前发展状况不大满意、有些埋怨、发点牢骚是可以理解的,出发点也都是好的,说明我们的干部群众热爱荆州、关心荆州,说明我们的干部群众不安现状、不甘平庸,说明我们的干部群众在思发展、谋发展、急发展。我们要把广大干部群众对发展的强烈愿望和热切期盼,转化为加快发展、跨越发展的强大动力。

      如何看待发展中的差距、矛盾和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解放思想。什么是解放思想?我理解,解放思想不是空洞的口号,不是空泛的坐而论道,它是具体的、现实的。解放思想就是要解决问题,不解决问题就不是解放思想或者是假解放思想。解决问题首先是要看到问题、认清差距、找准原因。我们之所以要列举这些差距,就是要看到我们发展的潜力、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当前,各地发展势头强劲,竞争空前激烈。如果我们看不到问题、看不到差距、看不到压力,或者心照不宣、遮遮掩掩、言不由衷,就是思想上的麻木不仁、精神上的不思进取、作风上的不负责任。我们承认差距,不是妄自菲薄、否定过去,不是丧失信心、自暴自弃,而是要找到发展中的“短板”和“软肋”,找到加快发展的自信心和紧迫感,找到跨越发展的突破口和着力点,找到切合新阶段实际的发展路径和目标,找到前进中解决新矛盾、新问题的对策和办法。差距并不可怕,差距就是潜力,只要我们正视差距,辩证地看待差距,变差距为压力,变差距为动力,就能够知耻而后勇,就能够后发而先至。

      缩小发展中的差距,化解发展中的矛盾,应对发展中的挑战,唯一的“总钥匙”就是科学发展、跨越发展。解决民生问题,维护社会稳定,唯有靠发展;增加人民群众收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让荆州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唯有靠发展;实施“壮腰工程”,加快荆州振兴,唯有靠发展。只要我们牢牢把握这个“总钥匙”,以逆水行舟的顽强、愚公移山的恒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就一定能够奋起直追、迎头赶上。

      当前,跨越发展就是荆州的科学发展。就是要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根据我市的基本市情和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在推进快速发展的同时,实现质与量、快与好、物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跨越发展是与渐进发展相比较而存在的一种超常规发展方式,是快速度的发展、高水平的发展、赶超先进的发展,也是一种非均衡的发展、可持续的发展。实现跨越发展,是后发赶超、富民强市的必由之路,是实施“壮腰工程”、加快荆州振兴的必然要求,是历史和时代赋予我们的神圣职责。我们要坚定不移继续高举“工业兴市”的大旗,坚持不懈继续落实“培育大产业、构筑大交通、建设大城市”的战略任务,创新发展路径,强化工作重点,确立更高目标,实现新的跨越。

      (一)要自我加压促跨越。“十二五”规划目标是一个必须实现的法定任务,我们各级各部门不能仅仅局限于这一目标。必须以“跳起来摘桃子”的进取精神,围绕“总量四年翻番、实现四个跨越”的总体要求,加压驱动,勇攀高峰。通过县市区工业总产值、投资两年翻番,实现经济总量三年翻番;全市工业总产值、投资三年翻番,实现经济总量四年翻番。通过总量翻番,努力实现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四个跨越”。一是总量的跨越,全市生产总值保持18%以上的平均增幅,由2011年1000亿左右增加到2015年2000亿以上,总量占全省的比重由5%力争提高到7%左右。二是结构的跨越,一二三产业结构中,工业占比由38.9提高到50以上。三是质量的跨越,固定资产投资由2010年的601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2000亿元,一般预算收入由27.6亿元增加到70亿元,税收占财政收入的比重达到75%以上。四是阶段的跨越,城镇化率提高到45%以上,全面迈入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中期阶段。要通过“四个跨越”,基本实现荆州振兴的阶段性目标,为复兴大荆州奠定坚实基础。

      (二)要争先进位促跨越。全市各级各部门要广泛深入开展以“发展对标学宜昌,单项全省争第一”为主题的学先进、促跨越活动。学宜昌,比荆门、孝感、咸宁。学什么?主要学习宜昌和兄弟市州思想解放的气魄、跨越发展的经验、推动工作的方法、狠抓落实的作风。通过对标先进找差距,定路径、比速度、加任务、转作风、促跨越。荆州区、沙市区提出学夷陵,江陵县提出学秭归,松滋市、石首市、洪湖市提出学宜都,公安县、监利县提出学枝江,荆州开发区提出学宜昌开发区。各县市区学习榜样找得很准、标准很高,奋发向上的精神值得肯定。我们的综合实力、总体工作还不能在全省争第一,但是很多单项工作基础好、有优势,通过努力完全可以在全省争创一流。特别是在速度上,完全可以争第一。各县市区都要研究提出全省争第一的单项指标,就是要敢与强者比、敢与高者攀、敢与快者赛,以一个个单点突破促成县域经济整体进位。市直各部门、各单位都要在市州找标兵、在全省找位次,做到学有典型、赶有目标、以学提能、以学促干,在政策、项目、资金上争得占全省10%的应有份额,在工作上争得应有地位。否则,我们“无颜见江东父老”。要通过对标先进、争先进位,力争到“十二五”末,全市综合实力在全省保五争四;县域经济排名2-3个进入前20位,其中1个进入前10位,参与考核的县市区位次全部前移。

      (三)要坚定信心促跨越。当前,总体向好的外部环境有利于我们跨越发展,先进发达地区的生动实践引导我们跨越发展,“十一五”奠定的坚实基础有力地支撑我们跨越发展,中部崛起战略、实施“壮腰工程”等一系列重大政策机遇助推我们跨越发展。我们荆州是湖北的老地级市,计划经济时代粮棉油产量曾经占到全省三分之一、四分之一,是当仁不让的“大荆州”;沙市是明星城市,是“老商埠”,创造过全国轻工业的辉煌。我们荆州有沿江港航优势、交通枢纽优势、人力资源优势、农业资源优势、产业基础优势、科教人才优势、环境容量优势、历史文化优势,是长江经济带新一轮开放开发的前沿,是一片生机勃发的热土。在加快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的崭新时代,我们荆州人民一定能够再攀工业高峰、再展城市雄风、再创发展辉煌!

      二、始终突出招商引资这个推动跨越发展的“主抓手”

      跨越发展,重在工业;工业跨越,重在招商。今天的招商,就是明天的速度、后天的效益。市委、市政府之所以高度重视招商引资工作,逢会必讲招商引资,就是要传递一种决心、一种态度:招商引资始终是事关当前荆州发展的第一要事,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必须坚持招商引资不动摇、狠抓招商引资不放松。各地各部门要满弓紧弦、百折不挠、锲而不舍,用更大的力度、更坚决的措施抓好招商引资,调动方方面面的力量服务招商引资,推动工业大发展、大突破,促进荆州大开放、大开发。

      (一)用更大的手笔和气魄打造招商平台。工业园区是推动生产要素集聚、产业升级的重要平台,也是对外开放、招商引资的重要载体。要加快建设规模化园区。能不能真正建好大工业园区,是真抓招商还是假抓招商、是真抓工业还是假抓工业、是主动发展还是坐等发展的分水岭和试金石。目前,阻碍我市招商引资的重要因素是缺乏大工业园区。要学习借鉴江苏昆山、安徽芜湖等地的经验,把园区作为支撑工业集群式发展的核心区。荆州开发区作为国家级开发区,要勇挑重担,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快速度推进,再拓展20平方公里的新园区;各县市区都要按照20平方公里的规模建设新园区。当前,松滋市、江陵县在工业新区建设上很有起色,值得学习借鉴。各地要坚持规划先行,既讲量的扩张,又讲质的突破,紧紧围绕建设百亿级、千亿级园区,壮龙头、扩增量,加快推动我市工业园区新一轮大发展。要加快建设标准化园区。如果只有一个园区规划,只是修了几条道路,还住着农户、种着庄稼,就不能称作真正意义上的工业园区,也是引不来客商的。标准化园区至少达到三条标准,一是全部征迁完毕,保护好农民利益,让农民全部搬迁进城;二是土地实现征转分离;三是基础设施建设配套。有条件的地方要建设好一批标准化厂房,做到熟地和项目落地相匹配,实现熟地等客商、厂房等项目。要加快推进工业园区配套设施建设,全面提升园区综合服务功能,着力激活园区投融资平台,创新品牌服务平台,凸显园区投资比较优势。要体现集约节约要求。要抓住国家土地修编的机遇,在严格执行国家土地政策的前提下,调整土地规划,坚持集约节约原则,尽可能地把集体土地收储成国有土地。要下决心来引导工业项目进园区,下决心提高土地开发强度,实现土地产出的最大化。

      (二)用更大的决心和力度强化招商工作。思路决定出路,干劲决定后劲。在引进外资的过程中,我们既要看到“资本”和“货币”,更要看到附着在资本上的管理、技术、人才、市场、企业文化和工业文明。要大招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把主要精力放在招商引资上,确保每年度招商引资新注册项目个数及其合同投资额、实际到资额在上年度的基础上增长30%以上,力争各县市区每年至少引进1个投资过10亿元、2个投资过5亿元的大项目。要把招商引资作为一项常态工作来抓,特别是县市区、荆州开发区的党政“一把手”,要拿出三分之一以上的时间和精力直接抓招商引资,研究解决招商中的重大问题。市、县经济主管部门都要有明确的招商引资任务。市直部门要加强服务,支持县市区发展,市直部门负责人到县市区调研,原则上不要书记、县市区长陪同,全市一般性会议原则上不要通知党政一把手参加,让他们集中精力抓招商、抓发展,这要作为一条纪律固定下来。要招大商。加强与世界500强企业、央企、行业排头兵的对接,鼓励和支持他们在我市设立装备制造基地、产业配套基地和研发中心,推进战略合作。要围绕大项目特别是大工业项目抓招商,通过引进重大工业项目,带动相关的产业链和产业集群向我市转移,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要招好商。着力引进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节能环保产业、现代服务业、高效生态农业、农产品精深加工业。坚持节约集约用地,对那些“圈大用小”、投资协议多但不到位、久拖不开工、动辄要优惠要商业开发配套的项目,要下决心采取收回土地等有效措施解决土地长期闲置问题。要坚持引资和引智相结合,注重人才引进和储备,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努力提高招商引资质量。

      (三)用更加明确和有效的方式狠抓专业招商。招商越专业化,目的性越强,针对性也越强,对客商的吸引力也就越强。要扎实做好招商前期准备工作,真正建立一个含金量高、有吸引力、操作性强的招商项目库,加大招商项目推介力度,构建社会化、市场化、专业化招商网络,不断创新招商方式。要大力开展驻点招商。总体上要保证全市驻外招商站点不少于100个。荆州开发区6个招商小分队已于9月1日进驻沿海城市,市直马上要组织14个部门赴沿海15座城市长期驻点招商。各县市区驻点招商专班不得少于10个。各级都要从机关企事业单位抽调事业心、责任心、工作能力、协调能力强的工作人员作为招商员,充实到招商一线;今后凡综合部门、经济部门新招聘录用的大学生公务员,都要先到一线当招商员,让他们在招商引资实践中深刻体会招商的艰辛,提高服务经济工作的水平,着力建设一支“会谈项目、会搞服务、会抓信息、会交朋友”的高素质专业招商人才队伍。要完善招商信息网络,建立信息沟通机制,最大限度地捕捉和收集招商信息、投资信息和客商信息。进一步巩固和加强与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等重点招商区域的联系,选择有对接性的大企业、大集团,主动登门洽谈,努力达成合作关系。要大力开展产业招商。加大对装备制造、纺织印染、汽车零部件、化工、农产品加工等支柱产业和电动汽车、新能源、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的招商引资力度,着力引进龙头型、基地型产业项目,形成一批新的有规模的产业集群。要大力开展以商招商。充分利用“商人信商、商家互信”的特点,加强对在荆投资商、企业老板的服务和推介工作,借助他们的人脉资源招商引资。支持本土企业通过招商引资扩大生产规模、上新项目,本土企业招商项目落地达到一定投资强度的享受同等优惠政策。要积极开展会展招商、全员招商。有选择地参加一些国家级和省级专业招商展会,每年都要评选一批“招商功臣”,在新闻媒体上大张旗鼓地进行宣传表彰,调动全社会参与招商引资的积极性,着力营造大招商的浓厚氛围。

           (四)用更加科学和完善的机制确保招商成效。招商引资工作绝不能大而化之,必须狠下功夫,狠抓落实。要建立完善“层层落实”的责任机制。必须明确,在荆州没有与招商引资、项目建设无关的单位和部门,也没有与招商引资、项目建设无关的公务人员。市招商引资工作领导小组要切实担负起组织领导职责,科学谋划好、协调好全市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工作。市招商局、发改委、经信委、行政服务中心等部门要创新工作举措,充分发挥好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牵头单位作用;财政部门要加大对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的财力支持力度;国土部门要积极争取用地计划,合理配置土地资源,对重点项目建设用地优先规划、优先安排;工商、国税、地税、城建、环保、质监、交通、供电等相关部门都要积极提供优质高效服务。要层层落实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工作责任制,以责任的落实促进工作落实。属于企业的事,要督促、督导企业抓紧解决;属于政府的事不要推诿,要敢于负责,主动解决;属于县市区、部门能解决的,要立即解决。需要强调的是,在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中,如果县市区、有关部门不能表态拍板又不及时报告,还互相推诿的,就是失职渎职。要建立完善“保姆式”服务机制。实行重大招商项目市领导联系制度,按照“一个项目、一个领导、一个专班、一抓到底”的方式,组建工作专班,确定日常联络人,一周一过问、一月一调度,促进项目早注册、早开工、早投产。各县市区每月要召开项目协调会,特别要加强利用外资在1000万美元以上、内资在1亿元人民币以上重大项目的督办协调,确保引资效果;要按季度召开由有关部门、金融机构、项目企业参加的联席会议,搭建银企合作平台。要坚决落实招商引资土地、规划、税收、水电、本级财政“两免三减”等各项优惠政策,凡是符合国家规定并已出台的政策,要切实落实到位;凡是外地行之有效的好做法,都要学习借鉴。要建立完善“重奖重罚”的奖惩机制。确立“以发展论英雄、以项目论政绩、以招商论本领、凭实绩用干部”的导向,把招商引资工作实绩作为部门绩效考核和干部考核选拔任用的重要内容。每年对各县市区、各部门招商引资到位资金、项目争取、重点项目建设情况进行通报,严格奖惩兑现。对招商驻点单位实行“绩效考核加分制”,每引进落户一个3亿元以上、1-3亿元和0.5-1亿元的项目,在年度绩效考核中分别加5分、2分和1分。招商引资考核加分政策还将逐步延伸到文明单位、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相关考评中。对于领导重视到位、措施得力、成绩突出、完成任务较好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并作为干部考核任用的重要依据;对于没有完成招商引资和项目争取任务的单位,取消评先选优资格,其领导班子成员不得提拔、不得晋级、不得评优;对于没有完成全年重点项目建设任务的单位,公开通报批评;对因工作不积极、不主动导致项目搁浅的责任人启动问责程序;对市“四大家”领导承担的重大项目推进完成情况,年末要进行综合评比。坚持每月对各县市区、荆州开发区投资情况进行公开通报,对投资增幅排名前两位的,党政主要负责人要在媒体上介绍经验;对于投资增幅摆尾的,要在媒体上作情况说明。下一步,市委将研究市直各部门政务公开的可行方案,接受社会监督和评议。

           三、牢牢把握优化发展环境这条促进跨越发展的“生命线”

      招商引资,关键靠发展环境。随着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条件的改善,适应跨越发展的硬环境已基本具备,软环境不优成为制约当前荆州发展的关键。近些年来,我们扎扎实实开展了行风评议及“三评”、“三创”等活动,取得了良好成效。但是,应该看到,发展环境中一些好纠正、易改进的问题基本得到了解决,剩下的都是一些疑难杂症、一些深层次的矛盾、一些触及部门和少数人利益的难题。归纳起来,主要有四个方面:

           一是重承诺轻兑现。为吸引客商,在商谈期间,无原则答应客商所提投资条件,而在项目落地过程中,无法兑现承诺;尤其是在土地储备不足、毛地招商的情况下直接导致项目不能落地。承诺轻率、兑现打折,甚至很多承诺根本就没有准备兑现,严重损害荆州投资环境和对外形象。只管招商、不管安商。企业落户后,承接方许多应做的后续协调服务工作没跟上,出现“先热后冷”现象,使得一些客商、企业产生了环境差的印象,甚至有被骗上当的感觉。

           二是重收费轻服务。我们统计了一下,全市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多达34家,可能比其他市州都要多。有些收费还是上世纪90年代的规矩和标准。其实这是个理念问题,这纯粹是找企业麻烦,各部门负责人都要想想办法,看哪些项目可以不收。我们还有一大批中介收费机构在旁边等着,像一群“饿狼”一样盯着企业,总而言之就是中介收费机构过多,这就是打着中介收费的幌子、干着行政收费的勾当,败坏党和政府的形象,这是当前最突出的环境问题。我们还有一些部门与行业协会、中介机构假脱钩,变相乱收费,社会对此反映强烈。有的利用登记、验证、年检等行政权力强制性收取经营服务性费用;有的行业协会、市场中介组织的业务主管部门违反规定占用社团收入,用于办公经费开支、滥发奖金福利补贴;有的违反规定举办评比达标表彰活动并收取费用;有的违反规定擅自将行政权力转移到行业协会、市场中介组织并收取费用。以上种种,加重了企业负担,损害了群众利益,玷污了政府形象,破坏了社会和谐,要坚决一查到底。打个不太恰当的比方,有些企业见到部门官员就像老鼠见到猫一样,企业家见到科长、中介机构就不敢说真话了,既陪酒、又递烟,因为科长、中介机构有收费权、处罚权。加之现在猫太多、老鼠太少,企业日子就不好过了。企业是纳税人,是公务人员的衣食父母,我们必须真心支持和帮助。今天把34家部门的科长以上干部全部请来开会,就是要先打个招呼,敲一敲警钟。

           三是重利益轻管理。一些地方,强买强卖、强装强卸、阻挠施工、敲诈勒索等现象比较普遍,企业反应强烈,甚至说荆州有“黑社会”。共产党执政,光天化日,哪有什么“黑社会”?不就是几个“小混混”,说到底是我们管理部门打击不力,个别干部存有私利。再就是生产要素服务不到位,与企业沟通少、主动性差。对国家相关产业政策和信息,职能部门宣传少、沟通少,尤其是在解决企业融资难、用工难等问题上服务不力;水、电、气、路、公交等公共服务增容建设滞后,跟不上企业发展需要;企业亟需的安全生产等方面的专业化服务得不到满足。

    四是重小局轻协作有的同志把部门利益看的太重,把荆州的发展大局看的比较淡薄。我们引进的项目都说很好,但推进起来却很困难。追问起来,一些部门、一些干部总是相互推诿、相互扯皮,甚至是相互指责;一查到问题时总是推到别人身上,指责同事,埋怨荆州的发展环境。从表面上看,我们指责的是别人,是兄弟部门、同事朋友,实质上指责的是自己、是荆州的环境,败坏的是荆州的名声和形象,是对个别问题的放大,是在唱“衰”荆州。

      产生上述问题,究其原因,主要在干部作风。当前,我市干部作风上的问题突出表现为:一是进取意识不强。有的领导干部精神不振、信心不足、斗志不旺,要么怨天尤人、牢骚满腹、相互指责;要么思想消极、无所作为,工作敷衍、被动应付,熬年头、混日子。二是担当精神不强。有的领导干部做事安于现状,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不肯担当;有的怕得罪人,怕丢选票,不愿担当;有的胆小畏难,不敢碰硬,不敢担当。三是务实作风不强。有的干部不讲政治、丧失原则,讲话不分场合、不负责任,当老好人、怕得罪人,不敢讲真话、不愿听真话;有的干部热衷评论,不尚实干,做表面文章,搞“花架子”。为什么我们荆州在改革发展的很多方面常常是“醒得早、起得晚、走得慢”,说得多、落实少,浅尝辄止、畏难却步是一个重要原因。四是合作观念不强。有的干部什么事也不干,总喜欢评头论足。对别人暂时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不是积极伸以援手,而是不管不问,甚至人为设置障碍。部门与部门、干部与干部之间要有协作精神,只有相互补台,才能好戏连台。我们发现企业有不足,就要帮助企业去解决困难和问题,而不是事不关已、袖手旁观。

    这些问题虽然只是发生在少数部门和少数人身上,但社会上评价一个地方的环境不会看“长板”、看你做的有多好,主要看你的“短板”有多短。因此少数人、少数部门存在的问题,既伤害到企业和基层群众的感情,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更严重影响到我市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舆论环境。如果对这些问题听之任之,不仅外面的项目来不了,本地的企业也要逼着往外跑。当前,优化发展环境的当务之急,是要把制约招商引资、制约企业发展的问题,特别是困扰投资环境、经营环境、生产环境的难点问题,作为重中之重切实抓紧抓好。

           (一)要创造优质高效的政务环境。强化服务意识,核心是要服从服务于发展大局。各级部门要少一点部门利益,多一些全局观念。各部门,无论是经济部门、还是非经济部门,无论是地方管理部门、还是垂直管理部门,都要以服务发展为要务、服务企业为己任。要跳出部门利益的圈子,站在全局高度想问题、定政策、办事情。要坚持围绕发展抓业务、抓好业务促发展,自觉做到凡是有利于发展的事,能办的马上办,难办的变通办,涉及多个部门的协调办,不能办的告知怎样才能办,真正做到“不让政策在我们手里截留、不让差错在我们手中发生、不让时间在我们手中耽误、不让企业在我们荆州受到冷遇”。简化审批流程,关键是要落实“零收费”。行政审批事项,要对照武汉、宜昌、襄阳、荆门等兄弟市州,凡是他们没有的审批流程,荆州坚决不能有;凡是别的地方没有收费的,我们坚决不能收。不能别的地方好多年都没有了的行政收费荆州还在收取。要对照先进城市的标准,实行审批流程特别是工业项目审批流程的优化再造,减项目、减资料、减时限、减费用。在审批、供地、开工、建设、运行等一系列环节上,凡是外地城市能优化的审批环节、能降低的收费标准,我们都要优化、降低。要按“大部委制、大科室制”的做法,建立首席代表负责制,提高行政审批效能。各部门都要把能表态、能拍板的干部派到服务中心,真正变“窗口受理”为“窗口办理”,使审批事项在服务中心一步办理到位。对于工业项目的审批,这里作一条硬性规定:只要是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安全生产可控、环境污染可治的项目,其他行政审批事项一律取消,所有行政事业性收费一律免除。一些必要的审批流程也要优化,比方说安全管理,包括消防安全、建筑安全、抗震安全、食品安全、卫生安全等,看看人家是怎么做的,能不能用最简要的工作手段把安全管理好,把环境控制好,这是相关部门必须思考的问题。我们招商引资就是要倾其所有、尽我所能支持企业发展,对待企业的各类收费,能免则全免,能减则全减,没有条件的也要想方设法积极扶持企业发展。狠抓工作落实,重点是要抓好“一把手”。各级、各部门的“一把手”是优化经济环境的第一责任人。抓优化环境就是要敢抓敢管、敢于担当,不能当老好人,不能怕得罪人,不能怕丢选票。有些部门一提抓落实,就要人、要钱、要权,如果这些都有,还要我们干部干什么?落实不够,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人太多,机构庞大,人浮于事。我们抓落实,就是抓责任到位,抓作风转变,定下来的事情就要雷厉风行、抓紧实施;部署了的工作就要督促检查、一抓到底。一些关键的、重要的环节,领导干部要身先士卒,靠前指挥。

      (二)要打造公正透明的法制环境。要坚持依法行政。依法办事是干事创业的一条基本准则。全市各级各部门要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自觉学法懂法,规范行政行为,我们的干部切不能因为办事违法而断送了自己的前程。要强化执法监督。严格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行政执法评议制和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用法律保护投资者、企业家和每个公民的合法权益。要建立保护企业发展的防火墙,除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税务稽查等部门事后备案外,对企业的检查一律实行报告制度,原则上禁止罚款;对企业首次发生的一般违规行为一律免于行政处罚,主要采取批评教育、限期整改等措施进行督促纠正,对经教育、督促拒不改正而确需进行处罚的,必须严格执行执罚执收、票款分离等制度,严禁乱施处罚权。要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对于扰乱市场经济秩序的一切不法行为,坚决予以打击,尤其要从重从快严厉打击强买强卖、强装强卸、阻挠施工和敲诈勒索等违法犯罪行为,增强人民群众和广大投资者的安全感。

           (三)要营造开放包容的人文环境。人文环境最能体现一个地方的个性和魅力,良好的人文环境总会受到投资者的眷顾。一是要有争先的志气。楚人有句口头禅叫“不服周”,流传了二千多年,说的就是楚人不服周王的统治,饮马黄河,成就霸业。“不服周”首先要有实力,必须加快发展步伐。“不服周”就是要有争先进位的志气,我们一定要有这种志气、勇气和大气。二是要有一种大智慧。大智慧就是算大账不算小账,一切以长远利益、大局利益为重,不计较暂时的、局部的利益。我们招商引资就是要倾其所有、尽我所能支持企业发展,对待企业的各类收费,能免则全免,能减则全减,没有条件的也要想方设法积极扶持企业发展。一些人开明不够,常常是盯着眼前看不清长远、守着小利算不清大账。开明的人遇到困难朋友多,干事创业伙伴多。我们要聪明但不能耍小聪明,要精明但不能斤斤计较,要严明做到诚实守信,要开明做到敢“舍”善“得”。三是要崇尚实干精神。评价一个地方、一名干部,主要看项目、看发展、看实绩。靠项目支撑,靠数据说话,靠发展服人。没有项目、没有发展,就没有完成已经制定的目标任务,就没有完成好人民群众赋予的神圣使命。

      四、切实用好治庸问责这一优化发展环境的“杀手锏”

      发展靠工业,工业靠招商,招商靠环境,环境靠“问责”。市委、市政府决定,从现在开始用一年多的时间,在全市深入开展治庸问责行动。各级各部门要按照统一部署,认真组织、扎实推进,以治庸问责的实际成效,促进干部作风大转变、服务环境大提升、经济社会大发展。

      (一)为什么要治庸问责?市委、市政府动员部署开展治庸问责,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活动,而是市委、市政府着眼推进荆州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非常之举,是推动工业兴市、招商引资的务实之举,是有效应对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脱离群众、消极腐败“四大危险”的战略之举,是抢抓历史机遇、把握发展要求、顺应群众期待的利民之举。

      第一,是借威开道、借势发力的政治要求。胡锦涛总书记在今年“七一”重要讲话中告诫全党:“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开展治庸问责,着力解决干部队伍中存在的“庸懒散软”问题,是我省深入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和视察湖北时重要讲话精神的一项重大举措,是省委、省政府推广武汉成功经验、在全省部署开展的一项重大活动。今年4月以来,武汉市掀起“问责风暴”、实施“治庸计划”,在全国产生了强烈反响,已有537人被问责,其中局级干部7人、处级干部58人。7月29日,省委召开常委会,总结推广武汉经验,作出了在全省开展治庸问责工作的决议。8月17日,省委、省政府率先召开省直机关治庸问责工作动员大会,李鸿忠书记、王国生省长亲自到会作了重要讲话。全市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党员干部务必站在政治和全局的高度,把思想统一到省委、省政府的战略部署上来,深刻认识这次开展治庸问责行动的重要意义,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以实际行动投入到治庸问责工作中来,促进干部作风转变,促进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推动荆州科学发展、跨越发展。

      第二,是跨越发展、振兴荆州的非常之举。加快荆州振兴崛起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面临的主要任务,省委、省政府对荆州发展寄予厚望,人民群众对荆州发展充满期待。推进荆州跨越发展,关键在人,关键在环境。开展治庸问责,不是在跟谁过不去,不是要找谁的麻烦,如果干部队伍松松垮垮、消极懈怠,就无法“打硬仗”,就不能推动跨越发展。在当前“不进则退、慢进亦退”的激烈竞争形势下,只有以非常之精神、非常之能力、非常之举措,才能成就非常之事业、实现非常之目标。

      第三,是优化环境、源头治腐的迫切需要。经济发展环境存在的方方面面问题,说到底是各级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队伍中普遍存在的“庸懒散软”问题。作风不改进、环境不优化,荆州发展就没有希望。环境不好、“吃拿卡要”又往往与贪污腐败连在一起。对破坏发展环境的人和事早处理早主动,既推动事业发展,又保护了干部。治小病可以避免干部得大病,治大病可以帮助干部避免牢狱之灾,早惩、快惩、严惩是为了少惩、不惩。如果看到有的同志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甚至会有牢狱之灾,仍然不管不问,那能叫仁慈吗?敢于对事业负责处理人,就是大仁大义,就是对干部的最大保护。领导干部如果讲人情、和稀泥,搞“你好我好大家好”,迟早会出大问题,最后是以党的事业、人民的利益受损,以人民群众对我们的不良评价作为代价。必须痛下决心把治庸问责提升到拒腐防变的层面来认识,作为优化发展环境的“杀手锏”,促进干部作风的全面好转、政府执行力和机关效能的全面提升。

      (二)治什么、问什么?开展治庸问责,就是针对党员干部队伍中存在的履职能力平庸、工作作风懒惰、组织纪律涣散、领导班子软弱等突出问题,特别是对招商引资、工业项目落实拖拖拉拉、吃拿卡要等危害发展的问题,实施以治庸提能、治懒提效、治散提神、治软提劲,就是要从根本上改变“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和不尽职、不尽责、不负责的状况。市委、市政府将出台《关于在全市开展治庸问责行动,进一步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实施意见》,市纪委、市委组织部制定了《荆州市党政干部治庸问责暂行办法》,列举了治庸问责的具体范围,明确了亟待治理的内容,各级各部门要认真学习贯彻,对照检查,狠抓落实,抓出成效。

      要突出“问题导向”机制,把治庸问责的重点放在发展环境上,着力对损害招商环境、影响项目建设、行政审批违规、干扰企业经营的“四类行为”治庸问责。重点问责“十大问题”:一是精神不振、观念陈旧、作风不实、工作不力,在全省行业和全市综合考核评比中长期落后的;二是对涉及经济社会发展、事关群众利益的事项,能够解决而不及时解决的;三是开门招商、关门宰客,服务客商不积极主动、态度简单粗暴,引起客商投诉的;四是人为设置障碍、行政审批效率不高,影响项目落地的;五是强制或变相强制服务对象通过中介机构办理事务,进行有偿服务或者从所管理的中介机构获利的;六是不按规定到企业乱检查,违背企业意愿拉赞助、搞评比活动的;七是到企业吃拿卡要,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的;八是不认真履行工作职责,遇到问题推卸责任、推诿扯皮的;九是对企业强买强卖、强揽工程、沙霸路霸等现象打击不力的;十是领导班子软弱涣散、缺乏战斗力,班子成员间不团结、相互诋毁的。总之,谁敢踩“高压线”、谁敢顶风上,就坚决拿谁是问。要通过强有力的整治,营造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

      (三)怎么治庸问责?治庸问责,重点在“治”,关键在“问”。省委李鸿忠书记讲,谁破坏发展环境,谁就是罪人,就要砸他的饭碗。这次治庸问责与过去开展的“作风建设年”、“经济发展环境治理年”等活动相比,最大的不同就是手段不同、力度不同、措施不同,就是要动真枪、出重拳、下猛药,刮大风、打大雷、下大雨,下决心处理一批慢作为、不作为、乱作为以及能力缺失、责任缺失者,彻底解决经济发展环境不优的问题。

      一是要敢治敢问。对慵懒散软问题不治理,就会影响荆州发展大局,就会损害群众根本利益;对破坏发展环境现象不问责,制度就会流于形式,责任就会被悬空。坚决打击破坏环境的害群之马,就是对发展的保护、对人民利益的维护、对平安荆州的守护。必须站在对事业负责、对发展负责、对干部负责的高度,坚持“利剑高悬”,敢于坚持原则,敢于较真碰硬,不怕得罪人,坚决处理人,大治、重治、狠治、持续治,让太平官不再“太平”,让逍遥者无处逍遥,让混日子的混不下去。治庸问责回避不了处理人的问题,只有处理到位,责任才能到位。而且,越是敢于处理,越是真处理,最后处理的人就会越少。在这一点上,市委、市政府的态度非常明确,对于破坏广大人民群众和投资者利益的人和事,必须坚决处理。

      二是要严治严问。法非严不足以服众,不严就没有震慑力,不严就难以见实效。在整治对象上,要一视同仁。不管涉及到谁,只要破坏了荆州经济发展环境,一律先免职、再调查,不搞区别对待、不搞下不为例。在问责处理上,要一抓到底。无论谁出了问题、无论有多大的后台,只要一经查实,都要一抓到底,该曝光的坚决曝光,该调整的坚决调整,该撤职的坚决撤职,决不姑息迁就,决不心慈手软,决不网开一面。对服务效率低、服务态度差、损害投资者利益的单位或部门,属于地方管理的,对其直接责任人一律实行先停职再处理,并追究单位主要领导的责任;属于垂直管理的,市委、市政府将向其上级主管机关通报评价结果。对典型案例,要向社会公开曝光。在考核评比上,要实行“一票否决”。行政服务中心要加强对进驻中心各单位办事效率、服务质量等方面的管理考核,对考核排名靠后的实行末位淘汰,存在“部门审批、中介收费”、双轨运行等现象的,要坚决“一票否决”。无论哪个部门和单位在治庸问责工作中被问责,都要取消该部门和单位评先及主要领导评先的资格。

      三是要善治善问。各级各部门要迅速召开会议,结合实际积极开展自查自纠,发现问题、及时整改,把问题解决在本系统本单位内。要坚持惩教结合,从思想教育抓起,利用新闻媒体广泛开展多种形势的宣传教育活动,树立先进典型,把惩处与防范、治标与治本有机结合起来,做到寓教于惩、惩教并举。要注重抓反面典型,采取集中检查、明查暗访、群众举报、公开承诺、严格问责、媒体曝光等方式,不打招呼、不亮身份、不要陪同、不提前告知,随时暗访、及时曝光,形成强大的声势。要拓宽和畅通举报投诉渠道,对人民群众和投资商、企业投诉的问题,实行专项督办,做到有诉必接、接后必查、查必有果。要深入企业调查或召开企业座谈会,及时听取投资者的反映,收集整理企业罚单,做到有诉必查、乱罚必究。要通过问责一个,达到教育一片、震动一方的效果。

      四是要常治常问。治庸问责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的工程,是一项打基础、管长远的工作,必须建立长效机制,使其成为一种常态。对具有普遍性、倾向性的问题,要深入剖析、研究对策,不断将活动引向深入。不能仅仅局限于一年多的时间,必须树立长期作战、打持久战的思想,作为一项常抓常新的工作,时刻紧绷治庸问责这根弦,做到有错必究、有庸必治、有责必问、警钟长鸣。

      (四)如何组织治庸问责?市委、市政府成立了高规格领导小组,并抽调相关人员组成了工作专班,负责全市治庸问责工作的扎实有效开展。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把治庸问责作为当前的一项政治任务,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狠抓落实。

      一是要加强组织领导。纪检部门要充分发挥牵头抓总、统筹协调的职能,运用组织和纪律手段,做好监督、检查、督办、问责等各项工作。组织部门要充分运用组织手段,做好干部问责工作;要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以流水账的形式建立干部实绩档案,作为干部竞争上岗、提拔重用的重要依据;要加大交流提拔干部力度,空出的领导岗位要向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信访维稳和征地拆迁一线倾斜;要加大公开招考、竞争选拔干部的力度,不断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形成充满活力的选人用人机制。各地各部门要迅速行动起来,紧密结合实际,制定详细方案,创新活动载体,推动活动开展。要坚持“一把手”抓,抓“一把手”。各级主要领导要切实担负起第一责任人的责任,班子成员要分工负责、协调配合,齐心协力抓好治庸问责工作。各级领导干部要率先垂范,针对存在的突出问题,带头自查自纠,带头改进作风,带头真抓实干,确保治庸问责真正解决问题、取得实效。

      二是要实行分级负责。建立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的责任体系。市委主要管县处级干部,特别是“一把手”。科级干部和一般干部,按干部管理权限由各级各部门严格管理。如果有市直部门放任不治,一旦投诉查实或暗访曝光,市委将对责任人连同分管领导及主要领导一起问责。要建立问题追溯制和责任倒查制,把治庸问责覆盖到全市上下每一个层次、每一个角落、每一个岗位、每一个干部,做到不留空档。

      三是要形成工作合力。各级各部门都要按照职能分工,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加强协调配合,形成齐抓共管的整体合力。宣传部门要抓好舆论宣传,加强治庸问责工作信息公开,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市直机关工委要发挥好服务协调、指导督办的作用,组织好市直机关单位的治庸问责工作。市人社局要抓好公务员能力席位标准建设,健全完善公务员履职问责和责任体系建设的长效机制。市行政服务中心、发改委、经信委、招商局等相关部门要加强与招商引资项目和工业企业的联系协调、跟进服务,及时发现问题,主动解决问题。要及时总结好作法、好经验,推动全市治庸问责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同志们,招商引资与治庸问责、优化环境事关荆州发展大局、事关荆州振兴大业。要进一步振奋精神,坚定信心,争先进位,狠抓落实,真正把荆州建设成为全省和长江经济带发展环境的高地、要素聚集的洼地、投资创业的福地,加快推进经济社会跨越发展,以优异成绩迎接市第四次党代会的胜利召开!

     

     

      

鄂公网安备 42100302000001号